体重秤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体重秤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做和谭旭光带领潍柴异常执着地单飞

发布时间:2021-09-28 01:16:26 阅读: 来源:体重秤厂家

谭旭光带领潍柴异常执着地单飞

导读: 潍柴越是风云迭起,谭旭光越是缄默。 是什么驱使着他带领潍柴,在中国复杂的国有资产运行体系中,异常执着地单飞? 2007年的4月30日上午9时25分,谭旭光在深交所敲响了开市宝钟。钟声回荡,他依然 ...

潍柴越是风云迭起,谭旭光越是缄默。

是什么驱使着他带领潍柴,在中国复杂的国有资产运行体系中,异常执着地单飞?

2007年的4月30日上午9时25分,谭旭光在深交所敲响了开市宝钟。钟声回荡,他依然喜怒不形于色,沉静地看着集合竞价的大屏幕。在这一天,潍柴动力A股正式上市,谭旭光对湘火炬从资本整合进入到了产业整合。这算得上是潍柴的成人礼,它由中国重汽旗下的一个子公司,逾越各种障碍,成长为了链式竞争的主导者。

过去几年,潍柴和中国重汽之间发生了太多大事。2004年3月,潍柴香港上市,单飞萌动;2005年8月,收购湘火炬,自立门户之势形成;2005年10月,潍柴重汽杭发之争;2006年3月,双方分道扬镳。

面对媒体,谭旭光多不苟言笑,偶有话语,也是外交辞令点到即止,涉及中国重汽的话题,更是不愿提及。对于谭旭光,媒体则是众说纷纭,有的把他描绘为“谭大胆”,做事不讲章法,为所欲为;有的大肆渲染潍柴与重汽间的“豪门恩怨”、“父子反目”,谭旭光成了一个忘恩负义的“叛逆者”;还有的质疑谭旭光是“梦想家”,构建的是乌托邦……

众多“画像”很难还原出一个真实的谭旭光,他给人的悬念太多。

不管是“谭大胆”还是“叛逆者”、“梦想家”,他是怎样把潍柴救活,做大做强直至行业老大,然后又毫不停歇地推向资本运作与国际化舞台的?是什么驱使着他带领潍柴,在中国复杂的国有资产运行体系中,异常执着地单飞?

走近谭旭光

五月潍坊,天蓝云白。整个城市安宁而朴素。前有省会济南,后有名城青岛、烟台、威海,浪漫的风筝与“民族动力,国际潍柴”就成了潍坊人的最大骄傲。

走入潍柴工业园区,厂房”的壮观令人震撼,都在6000平方米以上,比十个足球场加起来还要大。每个厂房均可完成从投料到成品的所有工序,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们平静而熟练地操作,机器的轰鸣声,金属相击的铿锵声,让人感觉到久违了的劳动审美愉悦。厂区外停满等着拉货的卡车。车间主任告诉,春节以来除了五一节强制休假一天,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赶订单。在与中国重汽分手之后,潍柴继续保持了高速发展,2007年3月末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6%;实现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168%。

在潍柴也终于得见包裹在丛丛金属重甲里的发动机,包括谭旭光的宝贝“蓝擎动力”,Landking——陆地之王,中国第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欧Ⅲ发动机。潍柴的生意就是打造重型汽车、工程机械、客车、船舶的“心脏”,谭旭光所说到的“动力总成”,还包括车桥、变速箱等,涵盖了“脊柱”的概念。有了强劲的“心脏”与有力的“脊柱”,才能让那些重量级的钢铁“大块头”翩然起舞。它们的有效运转直接影响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前途和命运。

花了许多周折,终于在潍柴老厂区的一个小会议室里见到了正忙着准备到国外路演的谭旭光。

老谭目光犀利,开口咄咄逼人:“我想知道你的来意!许多东西媒体已谈得太多,我不想谈了……”

“但是你对媒体各种说法鲜有回应。我们只想让大家知道,一系列重大事件后谭旭光和潍柴的真实意图。”

谭旭光:“这些年潍柴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非常时期,特别在资本市场又有大的运作,我不好对媒体说话,对诸多流言也未做澄清。我在去年只接受了《商界》的一个人物专割口和实验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24h访,也没有谈及与中国重汽纠葛这些敏感问题。”

“现在许多事情尘埃落定。关于潍柴的决策,关于与重汽的是非争执,我可以客观地说一些。”最后一句话让人兴奋。

谭旭光是潍柴真正的儿子。

这样的表述再准确不过了。谭旭光的父亲就是上世纪50年代潍柴厂的工人。在潍坊,像谭旭光这样一家几代人都在为潍柴而奉献的非常多。谭旭光十六岁就进入潍柴厂,从普通的工人,从最基层开始干起,几乎所有的岗位都干过。生在潍柴,长在潍柴,他比局外人更能发现潍柴的弊病,也更能感受潍柴的焦虑。当然,他对潍柴的情感也异于常人地深厚与炽热。

潍柴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潍坊柴油机厂1946年创建于山东省威海市,主要从事“七九”式步枪的生产和汽船修理,1948年迁至潍坊建立大华机器厂。1953年8月,大华机器厂收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机器工业管理局领导,并正式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在潍柴人的心目中,潍柴从不得碰伤来不是谁的潍柴,潍柴就是潍柴,潍柴就是自己的。说到潍柴曾经依靠重汽、隶属于重汽,许多人潍柴人会生气地说,搞没搞懂,是先有潍柴,后有重汽!1983年,在“政府之手”的主导下,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成立,潍坊柴油机厂与杭州发动机厂、陕西汽车齿轮厂等近20家企业划归联营公司。1989年,联营公司改组为中国重汽集团,潍柴厂成了重汽集团的子公司。2000年7月,国家分拆亏损严重的重汽集团,把川汽、陕汽独立出去,由圈养变为放养,在市场中去优胜劣汰。(不想多年以后潍柴壮大了,又以市场的手段重新整合陕汽)。2001年1月,新的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济南成立,而潍柴依然属于中国重汽的全资子公司,中国重汽持有潍柴厂100%的股权,并拥有潍柴动力23%的股权,是第一大股东。

谭旭光1998年执掌潍柴,时年37岁。他历任潍坊柴油机厂外贸处副处长、厂长助理、副厂长、厂长等职,现任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潍柴对市场超乎寻常的深度开发和广度开拓,也只有谭这样做了几十年销售工作的CEO才能办到。潍柴的谭旭光时代堪称奇迹:“在非垄断状态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领域,没有MBO,没有银行巨额贷款,没有国家特殊政策及资产注入,潍柴从亏损3个亿一下做到了销售收入200个亿,利润17亿元”。行走在潍柴,能够感受到潍柴员工对谭旭光“强人形象”的理解:老谭上任之初,正是企业最困难之时,他在改革中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不得不采取一些强硬手段。没有说一不二的风格,是难以打开局面的。而近年来,随着企业状况好转,走上正轨,他变得宽容,非常注意跟下属沟通。而且,老谭也不是不讲章法,他对自己也很有约束。他主动要求成立了战略投资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再加上上市公司董事会,自己头上顶了三道紧箍咒。

国有企业的企业家通常有两个使命:一是把企业带出困境;二个是把这个企业成功转型为现代企业,面向全球参加更高级别的竞争。许多企业家由于自身的局限只能完成第一个使命。谭旭光已经很好地完成了第一个使命。要完成第二个使命,需要具备现代企业家国际化的视野、对资本市场的把控能力、对产业的整合能力。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大构想

2004年前后,潍柴看起来可以让谭旭光好好喘一口气了,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在15吨及以上重型汽车动力配套市场达到约80%的占有率,在5吨及以上装载机动力配套市场占有率达78%左右。但对潍柴后续发展的忧虑,使得谭旭光在“自寻烦恼”:

——“潍柴做得越大,抗风险能力就越差!”当了行业霸主,谭旭光却认为潍柴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了。对发动机过分依赖,产能、产量、竞价乃至来自政策层面的经济变局都将对潍柴的未来产生不可知的危险。

——“一定要做通用动力的提供商。”当时,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这样的通用动力提供商都很少,硕果仅存只有康明斯。奔驰、沃尔沃等重卡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专用配套发动机生产厂,既不对外供应也不从外面采购发动机。谭旭光偏要打破宿命,成为一家大马力的通用发动机生产商。

当时,中国重汽对潍柴下的发动机订单每月就有2亿元,占了潍柴销量的40%。守着这样一个母公司和大客户,大树底下好乘凉,何乐而不为?但是,谭旭光却越来越感到中国重汽对潍柴发展的束缚。首先是中国重汽对潍柴的定义。对于中国重汽来说,在当时激烈的整车市场竞争下,获胜法宝就是比拼低成本,通过转移发动机工厂的利润来支撑,潍柴当时的销售收入占中国重汽集团的半壁江山。

中国重汽希望形成完整的卡车产业链,从而在香港实现整体上市。对于潍柴的要求就是,你就安安心心尽子公司的,做好配套,服好务。只要我发展壮大了,也会带动你。谭旭光却敏感地意识到,任何一个重型卡车的企业集团都养活不了一个有想法的发动机厂。“有想法”就是要加强研发,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发动机行业是大投入大产出,规模效应非常明显,年产2万台和年产20万台,成本差异非常大。当时中国重汽的年需求量不过2万台左右,远远不能满足潍柴的胃口。谭旭光还看到,随着发动机的买方市场的到来,就会产生差异化竞争,与中国重汽竞争的其他厂商可能抵制潍柴的发动机,潍柴只能看着市场白白流失。有了想法的潍柴不甘心坐在中国重汽这条大船上随波逐流。

谭旭光在潍柴的产品实验室工作过,对技术的重要性认识非常深刻。但中国重汽却对潍柴有所保留。当时,中国重汽一直在与沃尔沃商谈合作,其中包括发动机项目。谭旭光非常希望沃尔沃发动机项目能够落户潍坊,为潍柴未来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来源。但是潍柴的提议却遭到了母公司的反对。中国重汽准备独享沃尔沃发动机,把合资发动机生产基地建在济南。尽管与沃尔沃的合作因为各种原因流产,但潍柴与重汽之间已经很难再有信任。

现实的与潜在的、国内的与国际的、上游的与下游的,形形色色的对手纷纷林立,潍柴面对的竞争格局错综复杂。儿子为什么不能超越老子?潍柴必须有自己的出路。谭旭光开始谋变,为潍柴的未来布局。可以想象,如果谭旭光讲所谓的章法,就不会有做“世界最大的通用动力公司”这样的豪情喷薄而出。中国只会多一个深隐于母公司庞大的身影之后的平庸企业。

谭旭光意识到,未来的竞争格局已经不再是点对点,面对面的局部战争,而是一种链条对链条的立体竞争。谭旭光的大构想,就是要让潍柴做链式竞争的主导者!潍柴要建立动力总成为核心、整车和汽车零部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三大产业链的业务框架,从单一的发动机制造商进化为通用发动机供应商,在产业链上尽可能地形成一个闭环的整合。

屁股坐得不同,脑袋想的也不一样,潍柴与中国重汽的矛盾,并不是谭旭光与马纯济(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曾任济南市委副书记)的矛盾,而是双方不同竞争路径之间的冲突。做发动机的潍柴动力要向整车组装及配件发展,生产整车的中国重汽则向发动机及整车配件市场延伸。它们处于一条产业链的两个不同环节,都要衍生出两个闭环产业链,互不相容。潍柴与中国重汽的分手也势在必然了。

反控制与拉锯战

潍柴与中国重汽渐行渐远,但有一点它们却是相同的,都把目光投向了香港的资本市场。而上市问题上的分歧,则使它们本来紧张的关系,彻底绷紧。

对于潍柴来说,H股上市需要更多勇气。因为香港的资本市场要比大陆的更加成熟与规范,管理更加严明,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也更高。谭旭光上市不仅仅是为了融资,他的意图是构建一个新平台——香港的资本市场同世界资本市场是相通的,潍柴在香港上市,就能被迅速地推向国际化大舞台。潍柴将逼迫自己公司治理更加规范,以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公司水准来要求自己,身上的许多老国企通病,可以因此得以涤清。

潍柴动力在香港单独上市,中国重汽是不愿看到的。但时,潍柴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而中国重汽自己的一系列问题积重难返,当时正忙于破产重组,没有理由阻止已具备条件的潍柴上市。

“潍柴香港上市,历经艰难的两年。马纯济书记最终在文件上签字同意,这一点我谭旭光感谢他。”谭旭光如是说。

2004年3月11日上午,潍柴动力H股挂牌交易的铜锣在香港联交所敲响。

A股市场常有这样的现象,子公司上市融资之后,母公司会染指子公司的资金,按照这种惯常思路,潍柴的钱中国重汽应该能用。

“儿子拿钱给老子用是天经地义的事。”谭旭光并不如还需检测材料的更多技术参数忌讳用父子来形容中国重汽与潍柴的关系。“但是——”谭旭光话音一转:“老子不知道,儿子已经自立门户,成家立业,这钱不是想给就能给的。”潍柴在香港上市,受到香港相关法律条规的约束,谭旭光要对全球的股东负责,要按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来行事,这是重汽当时不太理解的。上市香港,对谭旭光有很大促进,那就是更加树立了对规则尊重,对投资者负责的理念。

还有一个细节需要带上一笔。为了避免同业竞争,中国重汽作为潍柴动力的集团公司,向香港联交所承诺将旗下的另一个发动机厂杭州发动机厂托管给潍柴,以后再由潍柴实施收购。同时,从潍柴动力上市之日起,中国重汽不能再直接或间接从事发动这其中大部份机业务。这件事为后来双方的决裂埋下了伏笔。

潍柴成功上市之后,中国重汽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香港上市。重汽的想法是,把所属的车轿厂、锻造厂、离合器厂等等,打包之后在香港整体红筹上市——这其中也包括潍柴动力。如果随中国重汽整体上市,潍柴就必须又回到给中国重汽配套的老路上来,这是谭旭光是不愿意的。此时,潍柴与中国重汽刚找到了一个平衡点——那就是中国重汽不再限制潍柴给其他厂商供货,而潍柴也给中国重汽最便宜的产品。现在这个平衡又打破了。

中国重汽赴港上市计划得到了国务院批准的,即使潍柴不愿意,重汽肯定还是要“红筹”。但中国重汽已经向香港联交所作出承诺,不再从事发动机业务,这样的承诺不管初衷为何,都必须算数。重汽的选择是:A、上市,放弃发动机业务;B、不上市,保留发动机业务;C、上市,与潍柴分家,保留发动机业务。重汽选择最后一个方案——与潍柴分家,力保A股上市成功。

当中国重汽确定红筹上市那一天起,潍柴与中国重汽的分家已势在必然。要做的,只不过是怎么分而已。

2005年2月,依照中国重汽向香港联交所的承诺,潍柴启动了对杭发厂的收购,交给了中国重汽2.5亿元订金。让谭旭光没想到的是,中国重汽用这笔钱,购买发动机生产设备,在章丘修建新的发动机厂。实际上在当年8月,中国重汽就在章丘秘密建设新发动机公司。对外宣称是在建设新总部和一条新的整车生产线。重汽在寻找潍柴的替代者,准备时机成熟与潍柴决裂。随着前期建设完成,从国外订购的大型发动机机床加工设备陆续抵达济南。由于缺乏研发人员与熟练技工,中国重汽不得不四处挖角。方圆不过二百里,没有不透风的墙,谭旭光知道了中国重汽的所为,也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这个时候潍柴与中国重汽之间基本上没有大动作,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双方都在积极备战。当然,暗战是不断的。中金的一位行业分析师推出了《潍柴很有可能将失去其最大客户》的报告,像重磅炸弹一样引起潍柴在香港股市暴跌。文中说到,潍柴有可能失去它的最大客户中国重汽,因此“将潍柴2006年的发动机销量预测下调18%”。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分析师的身份,中金公司是中国重汽股改的保荐机构,也是中国重汽集团海外整体上市的主承销商。

2005年,潍柴做了一件惊天大事,那就是收购湘火炬,吞下了一个块头几乎和自己一样的大家伙。整个并购过程惊心动魄,险象环生。在并购庆功会上,谭旭光潸然泪下。潍柴人第一次得见强悍的谭旭光柔情一面。这次并购,寄托了谭旭光太多的梦想,也耗费了他太多心血。潍柴收购湘火炬堪称中国最大的现金并购案,而且也是一次完全依照市场运作的并购,政府没有介入,一切取决于企业家们自己判断与决策。

首先要越过的是中国重汽这一关。

“重汽说,要收购好啊,你拿钱给我,我去弄。”谭旭光不无幽默地说。

但是谭旭光怎么可能放弃,这是他构建潍柴大格局的关键一步。事实上,一张整车牌照+汉德车桥+法士特变速箱,业内的企业家们面对这样一个套餐无不垂涎。除了最先介入的万向,宇通、一汽、三一都来了。中国重汽先是内部发文,不允许潍柴去并购湘火炬,倔强的谭旭光据理力争。重汽又给托管湘火炬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函,认为潍柴不具备并购湘火炬的资格。这个时候,重汽更多的是按照国企的惯性思维出牌,更多地想到是行政命令。可是华融回函:作为一家香港独立上市公司,潍柴可以参加竞购。

真正的考验是股东表决。“中国重汽投的是弃权票,一切都有案可查。潍柴参加竞购是零反对票通过。”谭旭光说。这又是一场博弈。中国重汽投弃权票,而不是反对票。或许投票的时候,重汽已经知道不会再有反对票了,弃权票算是给自己留有余地。许多人都认为谭旭光一意孤行,未经中国重汽的许可,但恰恰谭旭光所为都是按规则办事,并无法律瑕疵。

对潍柴的考验依然不断。根据事前华融的约定,中标企业必须在10天内付款。这险些把潍柴拒在竞购的大门外。作为上市公司,如此巨大的支出必须召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按流程需要55天。怎么样筹措到竞购的巨款,外界都对潍柴心存怀疑。

2005年8月2日,离竞购只有一个星期,潍柴动力联合当地企业火线成立了潍柴动力(潍坊)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8月3日,公司增资到9.88亿元;8月5日,临收购的前三天,潍柴投资再次增资到16.38亿元。在招标最后几天,谭旭光不断增资,给竞争对手一种威慑:潍柴牛气十足,志在必得。

华融制定的竞标规则是“暗标拍卖,价高者得”。在第二轮竞购中,价位拉高到了8.2个亿,留下来的只有潍柴与万向。一旦万向得手,中国汽车零配件市场必将发生重大洗牌,潍柴的发展空间将会缩小。在应价之前,老谭和并购顾问华欧国际参考了数个模型,对本次拍卖的资产价值进行反复测算,最后得出结论,真实价值应该在11~14亿元之间。

因为是暗标,“一揭两瞪眼”,万向会出多少难以预测。竞购前,谭旭光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对报价反复权衡。最后时刻,谭旭光志决定加2亿。

2005年8月8日,潍柴倾力一博,以10.2亿天价拿下湘火炬。

“潍柴能够成功并购湘火炬,得到了各个地方政府、香港联交所以及广大投资者的支持,还得益于并购的专家团队,当然,还因为潍柴有一个能够协同作战的管理团队。我所做的,更多是综合协调,起到了一个乐队指挥的作用。”谭旭光的业余爱好就是乐队指挥,他知道和谐共振,才能产生最强音。

杭州乱

潍柴与中国重汽都在为最后分手积极备战:潍柴重组湘火炬,陕汽的整车已收入囊中;重汽的发动机厂也准备上马,决裂随时可能产生。

2005年8月,潍柴收购湘火炬。10月,中国重汽就出手了。10月23日早上8:30,刚去过杭发的谭旭光从杭州登上了赴香港的飞机,中午12:30,马纯济就突现杭州,宣布了潍柴托管经营杭发终止,免去杭发厂在任厂长。第二天早晨,杭发厂千人罢工,出现了较大的闹事事件。110警车开到了杭发厂厂区内,多名警察维持秩序,仍无法阻止事态的发展,马纯济等重汽领导和两名新任厂长在闹事者的围攻之下,不得不退出杭发厂大门。直到当天中午,在当地市政府的调解和干预下才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展。杭发厂停产两天才恢复上班。

谭旭光向展示了杭发事件现场的照片,场面的确非常混乱。

“我们关注杭发事件,但没有火中浇油。”谭旭光说:“如果愿意,只要叫人把这些照片在上一发,事态肯定不可收拾。”

谭旭光话锋一转:“但是,你没看到这些照片吧。这说明我们没有那样做,我有我的原则。”

杭发事件的直接起因是什么呢?原来,中国重汽的章丘发动机厂设备到位后,急需铸造毛坯进行试切调试。而该款发动机的铸件毛坯只有潍柴动力和杭发能够生产。中国重汽不能向潍柴要毛坯,因为那样就是向潍柴摊牌在秘密建设章丘厂。于是,中国重汽领导命令杭发提供毛坯。“同样的发动机,同一个集团,已有两家公司生产了20年,你现在再上一个。这不是在从人家碗里抢肉吗?”杭发的班子和全体职工当然不会同意,并回复:“中国重汽已明确杭发由潍柴托管、需要潍柴同意方能供应毛坯”。眼看着新设备没法开动、潍柴和杭发都不听话,中国重汽情急之下,收回杭发、免去在任厂长。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会引发如此不堪的事件。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按规则召开董事会,来决策这个事嘛。我到现在还想不清中国重汽为什么要这样办”。谭旭光有些困惑。

当时许多媒体报道,作为杭发事件的反击,潍柴动力马上向中国重汽停止了供货。其实,“不讲章法”的谭旭光在这个时候却非常克制,潍柴没有在事发的10月停止供货。当时杭发厂处于停产状态,而章丘的发动机厂还未投产,潍柴要是停止供货,那就是釜底抽薪,造成中国重汽停产。谭旭光有自己的章法,他知道那样做,社会波动非常大。

而这个时候,中国重汽按常规平时每月只需要2000台发动机,却向潍柴要4000台,为分家后做库存储备。当时许多媒体却在说潍柴停止了向中国重汽供货,还引起潍柴在香港的股价波动,谭旭光很郁闷。潍柴正在酝酿湘火炬的股改,说话必须慎重,他选择了隐忍。

谭旭光知道中国重汽想做什么,但仍然让潍柴继续供货。中国重汽已经不想缓和,不付货款,到12月已经拖欠了四个亿,重汽的目的是让谭旭光先站出来捅破这最后一层纸。老谭没有退却。12月1日,潍柴动力与陕西重汽在西安召开全国各地区经理联席会议,谭旭光宣布“潍柴已决定不再对其最大股东中国重汽供应发动机”。这是潍柴的独立宣言,和重汽从此分列楚河汉界两边。当然此时中国重汽已有回旋余地,它将大部分订单转交给了有了生产能力的杭发。

事实上到了最后,为了尽快顺利上市,中国重汽分手非常坚决。潍柴反而委婉一些,给政府的上报材料这样写到“坚持走集团化道路,如果实在不行,也同意分家。”

双方去意已定。2006年3月,山东省国资委从两个企业的意愿出发实施了产权分离,潍柴动力和潍柴厂与中国重汽将不再存在任何股权关系。

成人礼

潍柴与重汽分家之后,一段恩怨终于了结,双方各奔前程。

潍柴单飞之后,面对的第一个大考,就是如何整合湘火炬。有趣的是,如何管理子公司,潍柴遇到的难题和过去自己一直想要挣脱的中国重汽一样。潍柴只有过了这一关,才真正算得上自立门户,当家作主。

潍柴虽然拿下了湘火炬,但从股权结构、公司管理以及湘火炬的利润构成来看,潍柴动力对陕西重汽和法士特等公司的影响都是有限的,只能依据市场化原则运作控股子公司。潍柴动力下面有潍坊投资,潍坊投资下面有湘火炬,湘火炬自己则是一个投资控股公司,拥有30多个附属公司和关联公司,这意味着复杂的产权关系、纵横交错的人脉关系。跨越那么多的层级,管理很难到位,整个产业协同效应也很难发挥。

谭旭光是“过来人”,对管理的软肋深感担忧。他知道产业整合绝不是简单的企业叠加,必须让湘火炬消匿,彻底扫清管理障碍。面对大考,谭旭光交出的答卷就是:通过一次自上而下的股权结构调整,直接面对原湘火炬旗下子公司,股权比例提高,减少中间环节。

可是具体怎么做,却很费思量。湘火炬可选择的股改方式收到诸多限制:

——现金,因为潍柴收购28.12%股权时,是按人民币10.23亿元的市值收购,已经价格不菲,如果进行现金补偿,香港投资者肯定不答应。

——送股,则会进一步摊薄潍柴的权益,与谭旭光进一步提高湘火炬股权的策略背道而驰。

——权证,因为湘火炬未达到政府规定可以发行权证的市值规模,因此也不可行。

怎么办?谭旭光四处请教资本市场的高手,与地方政府交换意见。实现产业整合构想,不但需要大气魄、大胆识,还需要大智慧。终于,用谭旭光的话说,一套“既能股改,又兼顾潍柴未来整合战略”的新方案终于推出。潍柴动力将向除潍柴动力(潍坊)投资有限公司外的湘火炬现有其他所有股东发行A股,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从而解决湘火炬的股权分置问题,同时注销潍柴投资和湘火炬,以潍柴动力为合并完成后的存续公司,并申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本次换股吸收合并中,流通股实际换股比例为3.41:1。送股与换股同时完成。

股改方案通过,湘火炬停牌,不少投资者意见很大,都在骂谭旭光,认为3股换一股很吃亏。谭旭光到南方路演,有的投资者躲起来不愿意见他。谭旭光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湘火炬内在危险是什么:德隆事件后,湘火炬的金融形象基本上是没了,很难得到贷款。而湘火炬的高额贷款已快到期,潍柴动力同它隔了好几道,不能替它还款。湘火炬很可能崩盘,投资者血本无归。谭旭光还四处宣讲他的大构想,讲产业协同效应的魔力。“你看起来吃亏,其实占了大便宜。”大家听了,半信半疑。

许多事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中国股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这也促成了谭旭光的“牛气”。吸收合并湘火炬,第一次停牌,大盘指数是1200点,第二次停牌就已攀升到2800点。湘火炬第一次停牌收盘价是5.05元,第二次是8.9元。在2005年收购湘火炬时,重卡行业出现了8年以来的第一次低迷,但这不是战略拐点,2006后整个行业又恢复景气,一直保持高增长,投资者也对新潍柴的前途更加看好。天助谭旭光。

“之前反对者有90%,通过我们的说服,后来股东大会时通过率达98%。”谭旭光不无得意地说。

谭旭光和他的潍柴还只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股权上完成了对湘火炬的整合,下一步就是在产业上的吸纳湘火炬,真正产生聚合效应。

采访结束,问谭旭光,有没有什么话要对过去的大股东、大客户,现在的竞争对手中国重汽说。

谭旭光想了想,说:“我希望中国重汽能够在香港顺利上市。”他首先想到的是祝福。

“以后,潍柴、重汽两个企业集团通过市场进行公平竞争,这样的竞争对企业有利,对产业整合有利。我也希望双方都能对装备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遗精有哪些前兆呢
遗精有哪些前兆呢
遗精有哪些前兆呢
遗精有哪些前兆呢